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报道
水土保持所组织中外专家考察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与生态修复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9-17 【字号: 小  中  大   

  9月12日至16日,澳门赌场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国内外专家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旱作高效农业、植被恢复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和当地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

    考察组成员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Peter Vitousek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Pamela Matson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Philip Robertson教授,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高级研究员Ivan Ortiz-M onasterio博士,中国农业大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张福锁教授和陈新平、崔振岭副教授,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陕西省玉米高产创建首席专家薛吉全教授以及水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负责人等。

  在榆林,考察了毛乌素沙地治理、植被及生态恢复情况、榆林高产玉米创建田以及陕西大地种业公司;了解了玉米的高产创建工作以及玉米制种技术;参观了沙生植物园,了解了榆林地区沙漠治理的历史。

  在靖边,考察了旱地农业推广示范区,了解了旱作玉米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技术以及膜下滴灌技术、不同类型反光膜对比试验等。美国院士和专家们认为通过应用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技术等是实现旱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该技术可使该县玉米产量提高30-50%,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在安塞,了解了黄土高原基本情况及黄土高原旱作农业的发展历程及成效,并着重对安塞试验站的各种长期定位试验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相关实验的负责人围绕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与生态恢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长武,对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相关实验的负责人和研究生围绕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的机理与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在甘肃庆阳,考察了有“天下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了解了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塬面和沟壑等地貌景观,重点考察了塬面上的旱作农业情况,沿途考察了子午岭次生林生长状况。

  通过考察,美国院士Pamela Matson教授等国际专家高度评价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方面所做的科研工作,并针对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等问题提出建议。中外专家和地方科技推广人员还围绕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旱地农业生产力提升等研究内容提出今后合作的意向。

  现场考察给首次来到黄土高原的几位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成效非常显著,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极为有效,为国内外水土保持创造了典范,是很好的水土保持示范基地;退耕还林草、梯田、淤地坝等措施在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降低入黄泥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梯田、淤地坝及一些残留塬面是该地区主要的基本农田,通过实现品种、播种密度、播期、合理施肥、提高地温高及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特别是地膜覆盖)等措施,优化群体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及最大限度利用光温资源,使该地区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不断提升,水分养分效率显著提升,有效实现了高产高效农业,基本保证了该区域的粮食供应,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水土保持、旱作高效及农业植被恢复的协调发展。

  通过考察,专家们还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应对该地区在水土保持、旱作高效农业、植被恢复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总结和系统凝练,形成相关模式,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对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形成若干重要理论体系,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充分利用黄土高原这一重要的天然“实验室”,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如形成适合于黄土高原及同类地区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作物生长模型等,深入揭示水土保持、旱作高效农业、植被恢复间的耦合关系,探索三者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